在高支模施工中,各個部位既是相互立,又是相互聯系的,所以我們也應從這個思路建立力學模型:一個是針對梁板柱墻等單構件建立力學模型,對其模板,龍骨、支撐從強度,撓度,穩定三方面進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根據力的傳遞分析它們之間通過力的傳遞產生的相互影響,從而保證整個的結構穩定。通常單的結構構件根據其結構尺寸依據規范對其進行設計計算,比較容易滿足受力要求,方案中分析的難點,也是容易產生問題的地方,是涉及力的傳遞方面的,如果在這個環節沒有建立好力學模型,很容易產生支撐失穩塌垮的事故。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荷載的傳遞線路,即作用于腳手架上的全部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 終都是通過立桿傳遞的,由豎向和水平荷載產生的豎向力由
立桿傳給基礎;水平力則由立桿通過連墻件傳給施工中的建筑物。然后再分析哪些是傳力構件,哪些是受力構件,傳力構件不滿足要求,易發生支撐彎曲,失穩,滑移,應采取增加立桿或頂托等措施;受力構件不滿足要求則容易引起混凝土板塌垮,所以應對樓板、地下室頂板等驗算其承載力。
在危險性較大工程模板專項施工方案中,重點對超大超重部位,按照荷載的傳遞驗算下層樓板的承載力,例如當上層梁過大過重時,需判斷梁向下傳遞的力與下層樓板的設計承載力的大小,若下層樓板或地下室頂板承載力不足,則需保留其模板支撐,直至梁混凝土澆筑完畢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拆除,在進行承載力復核時,需聯系原設計工程師,提供準確的數據。
例如:XX 29#樓工程中,二層轉換梁截面尺寸為1200X 1800mm,屬于超大超重梁,對其編寫承載力驗算計算書,驗算一層樓板的承載力,并且對地下室頂板的承載力進行驗算。
設計計算的基本參數為:
轉換層1200mm×1800mm大梁位置對應的一層梁參數:b×h=300mm×600mm,跨度5.6m,設計混凝土強度C35,fc=16.7,底部受拉鋼筋為3$1 8,fy=300,a=25mm
結構轉換層框支梁每延長米荷載大于下一層梁的 大承載力,一層梁板結構無法承受上部大梁的荷重。因此,一層結構支撐體系應保留,超出的30.66 KN/m荷載須由一層支撐架來承重。
一層結構施工時模板支架立桿間距為0.8mX0.8m(支架計算時未考慮轉換層荷重),為保證能承受上部轉換層傳來的荷重,轉換層澆筑混凝土前須對原有
支撐系統進行加固,在轉換層大梁對應位置的一層梁再增設一道承重立桿,增設后,承重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同上層大梁下承重立桿間距,并盡可能做到上下層承重立桿位置一致,桿對桿。需驗算該承重立桿的穩定性是否滿足要求。(轉換層大梁對應下一層為樓板時,也按此方法進行加固)
因一層結構支撐體系落在地下室頂板上,所以需驗算地下室頂板承載力。地下室頂板按六級人防荷載設計,q=75KN/m2,折算成靜荷載約為75/1.5=50
gN/m2,加設計頂板上1.4m覆土荷載18X 1.4=25.2 gN/m2,地下室頂板可承受的設計荷載為50+25.2=75.2 KN/m2。就按上部 大梁荷62.96kN/m2全部下傳至地下室頂板上,也小于地下室頂板設計承載力75.2 KN/m2,故安全,地下室頂板的支撐體系可以拆除,只需保留后澆帶處支撐。
驗算部位及要保留的支撐如圖所示:
更多圓柱模板,圓柱木模板,異形模板,方柱加固件等建筑模板知識盡在:javascript:void(0)
Copyright © cath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臨沂鵬程木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13003415號-4
本網站全力支持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實施的“極限化違禁詞”相關規定,且已竭力規避使用“違禁詞”。故即日起凡本網 站任意頁面含有極限化“違禁詞”介紹的文字或圖片,一律非本網站主觀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戶任何行為的參考依據。 凡訪客訪問本網站,均表示認同此條約!感謝配合!